大豆的做法 大豆的家常做法 大豆怎么做 大豆的做法大全
大豆的做法
大豆有421种做法
原料别名 黄豆、黄大豆、枝豆、菜用大豆
原料分类 乳类及制品
使用提示 每天40克
大豆菜谱推荐
黄豆炒雪里蕻 1.将泡发好的黄豆入沸水锅中煮熟后捞出待用;2.锅至火上放油烧热,放肥瘦肉丁、葱、姜、酱油、糖煸炒至香;3.放入煮熟的黄豆、雪里蕻(芥菜)、胡萝卜丁混合翻炒,加入约10毫升水盖锅盖焖约5分钟;4.待汁浓后放入味精翻炒数下即可出锅。详细介绍 | |
拌辣椒油小菜 1.把黄瓜洗净,切成条或丝、片,用盐腌10分钟;2.黄瓜挤去水分,加味精、醋、辣椒拌匀,即成为红油瓜菜;3.把黄豆泡开,用开水煮透,捞出;4.黄豆加精盐、味精、辣椒油,拌匀,即为红油黄豆;5.把大头菜洗净,切丝,用盐腌渍一会;6.大头菜放入清水中洗净,捞出,挤去水分;7....详细介绍 | |
鲜菇凤豆肉片汤 1.鲜菇削去底部,飞水冲净待用。大豆切去尾,洗净,放在白锅内,略炒盛起。2.瘦肉切薄片,加入调味料腌片刻,烧滚水,放入姜片,大豆煲20分钟入鲜菇,再滚加入肉片,用少许盐调味即成。详细介绍 | |
香椿炝豆 1.将黄豆淘洗干净,放入碗内用凉开水泡10小时(用热水泡豆不脆);2.香椿洗净,用开水焯一下,用凉开水浸凉,挤去水分,切成末;3.酱油、香油、精盐放入碗内对成烹汁;4.将锅置于火上,加入植物油,热后放入泡过的黄豆(分3次炸),炸呈金黄色,酥脆时捞出;5.趁热倒入盆内,加入...详细介绍 |
更多大豆的做法:豆茸白菜卷 多味蛋羹 焖茄豆 京味炸酱面 黄豆猪蹄汤 牛骨肉汤 腊八粥 猪骨汤 砂锅黄豆猪蹄 炒小豆腐 狗钻洞 黄豆排骨汤 豆花鱼 黄豆肉皮冻 炖黄豆猪脚汤 炖五香黄豆 黑米粥 香椿豆 蜜瓜云耳甘笋黄豆汤 莲藕黄豆炖排骨 豆腐花 黄豆炖蹄膀 素太极羹 黄豆莲藕排骨汤 独咸茄 镜箱豆腐 查看全部 (421种)
大豆原料介绍
大豆soybean(glycine max),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根据大豆的种皮颜色和粒形分为五类: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大豆(种皮为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的大豆)、饲料豆(一般籽粒较小,呈扁长椭圆形,两片子叶上有凹陷圆点,种皮略有光泽或无光泽)。我国自古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现在全国普遍种植,在东北、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传播出去的。由于它的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用。
大豆发酵制品,包括豆豉、豆汁、黄酱及各种腐乳等,都是用大豆或大豆制品接种霉菌发酵后制成的。大豆及其制品经微生物作用后,消除了抑制营养的因子,产生多种具有香味的物质,因而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维生素b12的含量。
大豆营养分析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2.防止血管硬化:黄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大豆中的卵磷脂还具有防止肝脏内积存过多脂肪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治因肥胖而引起的脂肪肝;
3.通导大便:大豆中含有的可溶性纤维,既可通便,又能降低胆固醇含量;
4.降糖、降脂:大豆中含有一种抑制胰酶的物质,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大豆所含的皂甙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同时,可抑制体重增加;
5.大豆异黄酮是一种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能够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减少骨丢失,促进骨生成、降血脂等。
大豆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大豆是更年期妇女、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患者的理想食品;脑力工作者和减肥的朋友也很适合;
2.大豆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会产生过多的气体造成胀肚,故消化功能不良、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人应尽量少食;
3.患有严重肝病、肾病、痛风、消化性溃疡、低碘者应禁食。
大豆制作指导
1.用大豆制作的食品种类繁多,可用来制作主食、糕点、小吃等。将大豆磨成粉,与米粉掺和后可制作团子及糕饼等,也可作为加工各种豆制品的原料,如豆浆、豆腐皮、腐竹、豆腐、豆干、百叶、豆芽等,既可供食用,又可以炸油;
2.生大豆含有不利健康的抗胰蛋白酶和凝血酶,所以大豆不宜生食,夹生黄豆也不宜吃,不宜干炒食用;
3.黄豆通常有一种豆腥味,很多人不喜欢。如在炒黄豆时,滴几滴黄酒,再放入少许盐,这样豆腥味会少得多,或者,在炒黄豆之前用凉盐水洗一下,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4.食用时宜高温煮烂,不宜食用过多,以碍消化而致腹胀。
大豆食疗作用
大豆味甘、性平,入脾、大肠经;
具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的功效;
主治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黄豆还能抗菌消炎,对咽炎、结膜炎、口腔炎、菌痢、肠炎有效。
大豆其他相关
大豆起源于中国,从中国大量的古代文献可以证明。汉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3年)编的《史记》中,头一篇《五帝本纪》中写道:“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鞠五种,抚万民,庆四方。”郑玄曰:“五种,黍稷菽麦稻也。”司马迁在《史记*卷二十七》中写道:“铺至下铺,为菽”,由此可见轩辕黄帝时已种菽。”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谈到商代(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时指出:“主要的农作物,如黍、稷、粟、麦(大麦)、来(小麦)、秕、稻、菽(大豆)等都见于《卜辞》。”卜慕华指出:“以我国而言,公元前1000年以前殷商时代有了甲骨文,当然记载得非常有限。在农作物方面,辨别出有黍、稷、豆、麦、稻、桑等,是当时人民主要依以为生的作物。”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一中指出:“大豆生于槐。出于沮石之峪中。九十日华。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忌于卯。”
大豆的营养成分
- 能量359千卡
- 蛋白质35克
- 脂肪16克
- 碳水化合物34.2克
- 叶酸130.2微克
- 膳食纤维15.5克
- 维生素a37微克
- 维生素e18.9毫克
- 胡萝卜素220微克
- 核黄素0.2毫克
- 硫胺素0.41毫克
- 烟酸2.1毫克
- 钙191毫克
- 磷465毫克
- 钾1503毫克
- 钠2.2毫克
- 碘9.7微克
- 镁199毫克
- 铁8.2毫克
- 锌3.34毫克
- 硒6.16微克
- 铜1.35毫克
- 锰2.26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