梬 梬的意思 梬什么意思 梬的读音 梬的解释
基本字义
yǐng ㄧㄥˇ
◎古书上说的一种果子。亦称梬枣、软枣、黑枣。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四十靜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郢 | 以整 | 以 | 清開 | 上聲 | 梗 | 開口三等 | 清 | 梗 | jengx/jenk | jĭɛŋ |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
梬·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7
《唐韻》以整切《集韻》以井切《正韻》于丙切,音郢。《說文》棗也。似
。《司馬相如·子虛賦》
棃梬栗。《張揖註》梬,梬棗也。《李善註》梬棗似
而小,名曰
。
又《上林賦》梬棗楊梅。並言梬卽棗也。詳桾字註。
又《類篇》丑郢切,音逞。義同。○按《齊民要術》:有小者栽之,無者取枝于
棗根上揷之。蓋
本棗名,非脯之而後名
。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六】【木部】梬
棗也,似柹。从木甹聲。以整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梬棗也。三字一句。梬棗,果名。非今俗所食棗也。南都賦曰。梬棗若畱。張揖注子虛曰。梬,梬棗也。李善引說文亦云。梬棗似。於此可以訂刪複字者之非矣。从
而小。一曰
。各本無而小一曰
五字。今合齊民要術,衆經音義,廣韵,子虛南都二賦李善注引訂補。按梬卽釋木之遵。羊棗也。郭云。實小而圓。紫黑色。今俗呼之爲羊矢棗。引孟子曾晳嗜羊棗。何氏焯曰。羊棗非棗也。乃
之小者。初生色黃。熟則黑。似羊矢。其樹再椄卽成
矣。余客臨沂始覩之。亦呼牛
。亦呼
棗。此尢可證以
得棗名。孟子正義不得其解。玉裁謂。凡物必得諸目驗而折衷古籍。乃爲可信。昔在 西苑萬善殿庭中。曾見其樹。葉似
而不似棗。其實似
而小如指頭。內監告余。用此樹椄之便成
。古今注曰。
棗,實似
而小。味亦甘美。師古曰。梬棗,卽今之
棗也。
與遵音相近。
卽遵字也。一曰
者,一名
也。本作一曰。李善改爲名曰。以便於文也。許無
篆。葢俗字不列也。内則芝栭。賀氏云。芝,木椹。栭,軟棗。釋文云。栭,本又作檽。檽者,
之誤。賀氏作
。許不妨作耎也。梬棗者,
屬。故受之以
篆。○又按衆經音義。
棗,如兗切。說文云似
而小。或作濡。非體也。似玄應所據本有
篆。其解當云。梬棗也。從木,耎聲。似
而小乃梬篆下語也。○司馬氏光曰。君遷子,卽今牛奶
。按吳都劉注。桾櫏子如瓠形。玉篇曰。桾櫏子如雞子。不當以羊棗當之。從木。甹聲。以整切。十一部。
,而兗切。
- 丿部
- 一部
- 乙部
- 勹部
- 冫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匚部
- 阝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人部
- 亻部
- 十部
- 亠部
- 讠部
- 又部
- 艹部
- 彳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弓部
- 广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尸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纟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忄部
- 子部
- 贝部
- 灬部
- 车部
- 歹部
- 方部
- 戈部
- 火部
- 毛部
- 木部
- 牜部
- 攵部
- 气部
- 欠部
- 日部
- 礻部
- 手部
- 水部
- 瓦部
- 王部
- 心部
- 曰部
- 月部
- 止部
- 白部
- 禾部
- 钅部
- 立部
- 皿部
- 目部
- 疒部
- 鸟部
- 石部
- 罒部
- 田部
- 穴部
- 衤部
- 耒部
- 虫部
- 耳部
- 缶部
- 虍部
- 米部
- 页部
- 羊部
- 舟部
- 衣部
- 竹部
- 羽部
- 身部
- 豕部
- 言部
- 酉部
- 豸部
- 走部
- 足部
- 雨部
- 金部
- 鱼部
- 隹部
- 革部
- 骨部
- 鬼部
- 全部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