陴 陴的意思 陴什么意思 陴的读音 陴的解释

陴异体字 裨 埤 隦
拼音 pī 注音 ㄆㄧ
部首 阝部外笔画 8画总笔画 10画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BRTF仓颉 NLHHJ郑码 YNED电码 7116
UNICODE 9674四角 76240区位码 5880笔顺 フ丨ノ丨フ一一ノ一丨
基本字义
pī ㄆㄧˉ
◎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俗称“城垛子”。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陴 | 符支 | 並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bje/bie | bʰĭe |
详细字义
◎陴 pí
〈名〉
(1)(形声。从阜,卑声。从阜与高下有关,与建筑有关。本义:城上女墙,上有孔穴,可以窥外)
(2)同本义 [parapet (wall)]
陴,城上女墙俾倪也。——《说文》
抚弦登陴。——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
守陴者皆哭。——《左传·宣公十二年》
子产授兵登陴。
(3)假借为“髀”。大腿 [hip]
有鬼投其陴。——《吕氏春秋·明理》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部】
陴·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8
《唐韻》符支切《集韻》《韻會》頻彌切《正韻》蒲靡切,音脾。《說文》城上女牆俾倪也。《左傳·宣十二年》守陴。
又《成十五年》閉門登陴。
又《集韻》賔彌切,音卑。同裨。接益也。《釋名》陴,裨也,裨助城之高也。
又《集韻》蒲街切,音排。義同。《說文》籀文作。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四】【部】陴
城上女牆俾倪也。从卑聲。
,籒文陴从
。符支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城上女牆。俾倪也。土部曰。堞,城上女垣也。凡小者謂之女。女牆卽女垣也。俾倪曡韵字。或作睥睨。或作埤堄。皆俗字。城上爲小牆。作孔穴可以窺外。謂之俾倪。左傳宣十二年。守陴者皆哭。杜注。陴,城上俾倪。釋名云。城上垣曰俾倪。言於其孔中俾倪非常。亦曰陴。陴,裨也。言裨助城之高也。亦曰女牆。从。卑聲。符支切。十六部。
方言集汇
粤语:pei4
客家话:[海陆丰腔]bi1[梅县腔]bi1[台湾四县腔]bi1[客英字典]bi1
English
a parapet on a city wall
- 丿部
- 一部
- 乙部
- 勹部
- 冫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匚部
- 阝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人部
- 亻部
- 十部
- 亠部
- 讠部
- 又部
- 艹部
- 彳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弓部
- 广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尸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纟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忄部
- 子部
- 贝部
- 灬部
- 车部
- 歹部
- 方部
- 戈部
- 火部
- 毛部
- 木部
- 牜部
- 攵部
- 气部
- 欠部
- 日部
- 礻部
- 手部
- 水部
- 瓦部
- 王部
- 心部
- 曰部
- 月部
- 止部
- 白部
- 禾部
- 钅部
- 立部
- 皿部
- 目部
- 疒部
- 鸟部
- 石部
- 罒部
- 田部
- 穴部
- 衤部
- 耒部
- 虫部
- 耳部
- 缶部
- 虍部
- 米部
- 页部
- 羊部
- 舟部
- 衣部
- 竹部
- 羽部
- 身部
- 豕部
- 言部
- 酉部
- 豸部
- 走部
- 足部
- 雨部
- 金部
- 鱼部
- 隹部
- 革部
- 骨部
- 鬼部
- 全部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