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菊根 中草药芙蓉菊根 中华本草芙蓉菊根
中草药:芙蓉菊根
【出处】《福建中草药》
【拼音名】FúRónɡJúGēn
【来源】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根。
【化学成份】根和茎中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蒲公英赛酮和蒲公英赛醇。
【性味】《福建中草药》:"辛苦,微温。"
【功能主治】《福建中草药》:"祛风湿。治风谩关节痛,胃脘冷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
【摘录】《*辞典》
芙蓉菊根《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福建中草药》。
【拼音名】FúRónɡJúGēn
【英文名】RootofChineseCrossostephium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ossostephiumchinense(L.)Mak.ExCham.EtSchlt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芙蓉菊半灌木,高10-40(-60)cm。茎直立,多分枝,枝、叶具密生的白色细绒毛而呈灰绿色。叶互生;叶片狭匙形或狭倒卵形,长2-3cm,宽5-8mm,先端3-5齿裂或分裂,基部渐狭,边缘无锯齿,两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头状花序黄绿色,盘状,直径4-5mm,有梗,生枝端的叶腋,多数头状花序在枝端排成总状;总苞片2-3层,花冠先端2-3齿裂,中央的花两性,花冠先端5-短裂。瘦果有5棱角,先端有撕裂状的鳞片。花期春季。
【化学成份】根和茎中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Taraxerylace-tate)、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和蒲公英赛醇(Taraxerol)。
【性味】味辛;苦;性微湿
【功能主治】祛除除湿;温中止痛。主风湿痹痛;脖腹冷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
【各家论述】《福建中草药》:祛风湿。治风湿关节痛,胃脘冷痛。
【摘录】《中华本草》
中华本草为您提供芙蓉菊根,中药,中华本草,中草药,【出处】《福建中草药》【拼音名】FúRónɡJúGēn【来源】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根。【化学成份】根和茎中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蒲公英赛酮和蒲公英赛醇。【性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