曶 曶的意思 曶什么意思 曶的读音 曶的解释
基本字义
hū ㄏㄨˉ
1、古通“忽”(a.迅速:“曶如神。”b.忽略;忽视:“时人皆曶之。”c.极微小的数量单位)。
2、古同“旸”。
3、古剑名。
其他字义
hù ㄏㄨˋ
◎古通“笏”。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忽 | 呼骨 | 曉 | 沒 | 入聲 | 月 | 合口一等 | 魂 | 臻 | huot/xuot | xuət |
词性变化
◎曶 hū
〈动〉
轻忽 [neglect]
用心于内,不求于外,子时人皆曶之。——《汉书》
◎曶 hū
〈名〉
(1)极小的量度单位名 [a measure unit]
夫数出于杪曶,以成毫厘,毫厘积累,以成分寸。——《后汉书》
(2)曶鼎。西周中期青铜器。高二尺,围四尺,深九寸,款足作牛首形 [a kind of vessel]
(3)笏的古字 [ancient word of 笏]
详细字义
◎曶 hū
〈形〉
疾速 [fast]。如:曶曶(迅速);曶霍(形容迅疾)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部】
曶·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韻會》昒書作曶。《前漢·司馬相如傳》曶闇昧,得耀乎光明。《註》曶
,早朝也。◎按與曰部
字不同。
从曰,與忽同。此从日。《字彙》云同忽,非是。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五】【曰部】曶
出气詞也。从曰,象气出形。《春秋傳》曰:“鄭太子曶。”,籒文曶。一曰佩也。象形。呼骨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出气也。玉篇作曶。出乞者,其意也。曶者,其言也。意內言外謂之
。此與心部忽音同義異。忽,忘也。若羽獵賦蠁曶如神,傳毅舞賦雲轉飄曶,漢樊敏碑奄曶滅形皆出气之意。倐之皃本當用此字。不當作忽忘字也。楊雄傳。於時人皆曶之。則假曶爲忽。古今人表仲忽作中曶。許云鄭大子曶。則未識名字取何義也。今則忽行而曶廢矣。从曰。勿象气出形。呼骨切。十五部。俗作曶。春秋傳曰。鄭大子曶。始見左傳桓公十年。今字作忽。
,籒文曶。从口。一曰佩也。象形。按六字當作一曰佩曶也五字。系於象气出形之下,春秋傳之上。淺人改易之,致不通耳。不得謂古笏可从口,不可从曰。亦不得謂
象笏形也。咎繇謨: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漢書在治忽作七始訓,史記作來始滑。裴駰曰:尙書滑字作曶。音忽。鄭曰:曶者,臣見君所秉,書思對命者也。君亦有焉。據此則象笏字古作曶。許竹部無笏。
方言集汇
粤语:fat1
- 丿部
- 一部
- 乙部
- 勹部
- 冫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匚部
- 阝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人部
- 亻部
- 十部
- 亠部
- 讠部
- 又部
- 艹部
- 彳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弓部
- 广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尸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纟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忄部
- 子部
- 贝部
- 灬部
- 车部
- 歹部
- 方部
- 戈部
- 火部
- 毛部
- 木部
- 牜部
- 攵部
- 气部
- 欠部
- 日部
- 礻部
- 手部
- 水部
- 瓦部
- 王部
- 心部
- 曰部
- 月部
- 止部
- 白部
- 禾部
- 钅部
- 立部
- 皿部
- 目部
- 疒部
- 鸟部
- 石部
- 罒部
- 田部
- 穴部
- 衤部
- 耒部
- 虫部
- 耳部
- 缶部
- 虍部
- 米部
- 页部
- 羊部
- 舟部
- 衣部
- 竹部
- 羽部
- 身部
- 豕部
- 言部
- 酉部
- 豸部
- 走部
- 足部
- 雨部
- 金部
- 鱼部
- 隹部
- 革部
- 骨部
- 鬼部
- 全部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