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 陇的意思 陇什么意思 陇的读音 陇的解释
![陇](https://s.iapolo.com/zidian/pic/1/9647.jpg)
陇繁体字 隴异体字 隴
拼音 lǒng 注音 ㄌㄨㄥˇ
部首 阝部外笔画 5画总笔画 7画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86版 BDXN五笔98版 BDXY仓颉 NLIKP郑码 YGM电码 7150
UNICODE 9647四角 73214区位码 3404笔顺 フ丨一ノフノ丶
基本字义
陇(隴)
lǒng ㄌㄨㄥˇ
1、中国甘肃省的别称。
2、古地名,在今中国甘肃省:得陇望蜀(喻人贪得无厌)。
3、古同“垄”,土埂。
词性变化
◎陇
隴 lǒng
〈动〉
通“拢”。凑起,集合 [gather together]
洪涟陇蹙。——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陇
隴 lǒng
〈形〉
通“隆”。盛,多 [rich;abundant]
日中而阳陇为重阳。——《灵枢·营卫生会》
详细字义
◎陇
隴 lǒng
〈名〉
(1)(形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龙声。本义:古地名。在今甘肃东部)
(2)即陇山。绵延于陕西、甘肃交界的地方 [Long]
陇,天水大阪也。——《说文》。沈涛注:“今本合三处互订,古本当作‘陇山,天水阪、大阪也。’”
(3)甘肃省的简称。因古为陇西郡地而得名 [Gansu province]。如:陇西(古郡名。在今甘肃省东南部一带);陇上(地名。在今甘肃省)
(4)通“垄”。田埂 [ridge]
席陇亩而荫庇。——《战国策·赵策三》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史记·项羽本纪赞》
(5)又如:陇邱(田垄;土丘);陇亩(田野,田亩)
(6)泛指山 [hill]。如:陇断(土岗子,即垄断。指山脉阻隔。陇,山冈高地)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部】
隴
《唐韻》力踵切《集韻》《韻會》魯勇切《正韻》力董切,音壠。《說文》天水大阪也。《前漢·地理志》天水郡隴縣。《註》今呼隴城縣者也。
又《史記·六國表》文公踰隴。《秦本紀》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因蜀攻楚黔中。《前漢·地理志》隴西郡。《註》應劭曰:有隴坻,在其西也。師古曰:隴坻,謂隴阪,卽今之隴山也。此郡在隴之西,故曰隴西。《地理直音》漢隴西,今鞏昌府。漢天水,今鞏昌府秦州。
又《廣韻》州名。漢汧縣,後魏置東秦州,攺爲隴州,因山名之。《地理直音》隋汧陽郡,今鳳翔府隴州。○按今陝西鞏昌府淸水縣,平涼府華亭縣,鳳翔府隴州,皆有隴山,洮州衞有東隴山。
又《春秋·文二年》盟于垂隴。《註》鄭地,滎陽東有隴城。
又姓。
又《正韻》丘壟之壟,亦作隴。《列子·天瑞篇》逆之隴端。《前漢·劉向傳》皆無丘隴之處。
又壟畝亦作隴。《史記·項羽紀》起隴畝之閒。
又《荀子·議兵篇》案角鹿埵,隴種東籠而退耳。《註》隴種,遺失貌,如隴之種物然。或曰卽龍鍾。新序作隴鍾。
據考證:〔《荀子·議兵篇》《註》隴種,遺失貌,如隴之種物然。或曰,卽鍾也。〕謹照原文鍾也改龍鍾。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四】【部】
天水大阪也。从龍聲。力鍾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天水大阪也。地理志。天水郡有隴縣。郡國志。漢陽郡,永平十七年天水郡更名也。隴縣有大阪名隴坻。按坻卽上文阺字也。从。龍聲。力歱切。九部。
方言集汇
粤语:lung5
潮州话:long2lêng2
English
mountain located between Shanxi
- 丿部
- 一部
- 乙部
- 勹部
- 冫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匚部
- 阝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人部
- 亻部
- 十部
- 亠部
- 讠部
- 又部
- 艹部
- 彳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弓部
- 广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尸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纟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忄部
- 子部
- 贝部
- 灬部
- 车部
- 歹部
- 方部
- 戈部
- 火部
- 毛部
- 木部
- 牜部
- 攵部
- 气部
- 欠部
- 日部
- 礻部
- 手部
- 水部
- 瓦部
- 王部
- 心部
- 曰部
- 月部
- 止部
- 白部
- 禾部
- 钅部
- 立部
- 皿部
- 目部
- 疒部
- 鸟部
- 石部
- 罒部
- 田部
- 穴部
- 衤部
- 耒部
- 虫部
- 耳部
- 缶部
- 虍部
- 米部
- 页部
- 羊部
- 舟部
- 衣部
- 竹部
- 羽部
- 身部
- 豕部
- 言部
- 酉部
- 豸部
- 走部
- 足部
- 雨部
- 金部
- 鱼部
- 隹部
- 革部
- 骨部
- 鬼部
- 全部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