逴 逴的意思 逴什么意思 逴的读音 逴的解释

逴
拼音 chuō 注音 ㄔㄨㄛ
部首 辶部外笔画 8画总笔画 11画结构 左下包围结构
五笔 HJPK仓颉 YYAJ郑码 IDEW电码 9314
UNICODE 9034四角 31304笔顺 丨一丨フ一一一丨丶フ丶
基本字义
chuō ㄔㄨㄛˉ
◎古同“踔”。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四覺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逴 | 敕角 | 徹 | 覺 | 入聲 | 覺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thruk/theok | ţʰɔk |
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㲋 | 丑略 | 徹 | 藥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thriak/thiak | ţʰĭak |
词性变化
◎逴 chuō
〈动〉
(1)超越 [exceed;surpass]
逴跞诸夏。——班固《西都赋》
逴者,谓超逾不依次第。——唐·颜师古《匡谬正俗》
(2)又如:逴优(犹卓越);逴荦(超绝)
(3)巡行 [patrol]
一更刁斗鸣,校尉逴连城。——南朝 陈·伏知道《从军五更转五首》
(4)又如:逴行(远行);逴逴(愈走愈远的样子)
(5)惊动 [alarm]
(6)又如:逴姹(惊诧)
详细字义
◎逴 chuō
〈形〉
(1)(形声。本义:远)
(2)同本义 [far]
逴,远也。——《说文》
逴行殊远。——《史记·卫将军骠骑传》
道逴远而日忘。——《楚辞·九章》
(3)又如:逴远(辽远);逴越(指意义深远);逴夜(长夜,深夜)
(4)跛 [lame]
自关而西,秦 晋之间,凡蹇者或谓之逴。体面偏长短亦谓之逴。——《方言》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部】
逴·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敕角切,音踔。《說文》遠也。《史記·霍去病傳》逴行殊遠。《註》逴與卓同。遠也。
又超絕也。《班固·西都賦》逴躒諸夏。
又《玉篇》蹇也。《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蹇者謂之逴。《註》行略逴也。體偏長短,亦謂之逴。
又逴龍,神名。《楚辭·大招》北有寒山,逴龍赩只。
又《廣韻》丑略切《集韻》《韻會》敕略切,音綽。義同。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二】【辵部】逴
遠也。从辵卓聲。一曰蹇也。讀若棹苕之棹。敕角切〖注〗臣鉉等案:棹苕,今無此語,未詳。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遠也。哀時命曰。處逴逴而日遠。九章曰。道逴遠而日忘。从辵。卓聲。敕角切。古音在二部。一曰蹇也。此別一義。蹇,也。莊子。夔謂蚿曰。吾以一足踸踔而行。謂腳長短也。踔卽逴字。今莊子作趻卓。讀若掉苕之掉。掉苕未聞。或曰。苕者末也。禽獸之趠於木杪曰掉茗。葢漢時語。
方言集汇
粤语:coek3
客家话:[梅县腔]zok7
English
argue, quarrel, squabble; far
- 丿部
- 一部
- 乙部
- 勹部
- 冫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匚部
- 阝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人部
- 亻部
- 十部
- 亠部
- 讠部
- 又部
- 艹部
- 彳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弓部
- 广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尸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纟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忄部
- 子部
- 贝部
- 灬部
- 车部
- 歹部
- 方部
- 戈部
- 火部
- 毛部
- 木部
- 牜部
- 攵部
- 气部
- 欠部
- 日部
- 礻部
- 手部
- 水部
- 瓦部
- 王部
- 心部
- 曰部
- 月部
- 止部
- 白部
- 禾部
- 钅部
- 立部
- 皿部
- 目部
- 疒部
- 鸟部
- 石部
- 罒部
- 田部
- 穴部
- 衤部
- 耒部
- 虫部
- 耳部
- 缶部
- 虍部
- 米部
- 页部
- 羊部
- 舟部
- 衣部
- 竹部
- 羽部
- 身部
- 豕部
- 言部
- 酉部
- 豸部
- 走部
- 足部
- 雨部
- 金部
- 鱼部
- 隹部
- 革部
- 骨部
- 鬼部
- 全部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