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 痞的意思 痞什么意思 痞的读音 痞的解释

痞
拼音 pǐ 注音 ㄆㄧˇ
部首 疒部外笔画 7画总笔画 12画结构 左上包围结构
五笔86版 UGIK五笔98版 UDHK仓颉 KMFR郑码 TGJ电码 4028
UNICODE 75DE四角 00169区位码 3806笔顺 丶一ノ丶一一ノ丨丶丨フ一
基本字义
pǐ ㄆㄧˇ
1、中医指胸腹间气机阻塞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有的仅有胀满的感觉,称“痞块”、“痞积”。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鄙 | 方美 | 幫 | 脂B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脂B | 止 | piix/pyy | pi |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否 | 符鄙 | 並 | 脂B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脂B | 止 | biix/byy | bʰi |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缶 | 方久 | 幫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piux/piov | pĭəu |
词性变化
◎痞 pǐ
〈形〉
公开场合说下流话、行为不正经 [rascally]。如:你别痞
详细字义
◎痞 pǐ
〈动,名〉
(1)(形声。从疒(chuáng),否声。本义:病名。胸中懑闷结块)
(2)同本义 [lump in the abdomen]
痞,痛也。——《说文》。按,腹内结滞而痛。
(3)又如:痞利(痞结又下痢);痞气(脾脏郁结成块的病。即慢性脾脏肿大);痞疾(腹内郁结成块的病);痞硬(中医谓郁结成硬块);痞胀(郁结胀闷);痞结(腹内郁结成块;喻阻塞不通);痞塞(郁结,阻滞不通);痞满(郁结懑闷)
(4)恶棍;流氓无赖 [ruffian]。如:地痞(地方上的坏分子);兵痞;文痞;痞徒(痞子;歹徒)
英汉互译
ruffian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部】
痞·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7
《唐韻》符鄙切《集韻》《韻會》部鄙切,音否。《說文》痛也。《徐曰》又病結也。《增韻》氣隔不通。《玉篇》腹內結病。《廣韻》腹內結痛。《正字通》方書,不痛者為痞滿,痛者為結胷。胷痺,有因下而結者,從虛及陽氣下陷治之。有不因下而痞者,從上虛及痰飲食鬱濕熱治之。
又《廣韻》方美切《集韻》補美切,音鄙。義同。
又《集韻》俯九切,音缶。病也。
又《廣韻》芳杯切,音肧。弱也。
又《集韻》晡枚切,音桮。弦病。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七】【疒部】痞
痛也。从疒否聲。符鄙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痛也。廣韵曰。腹內結痛。从。否聲。符鄙切。古音在一部。
方言集汇
粤语:pei2
客家话:[海陆丰腔]pi3peu3[客英字典]pi3[台湾四县腔]pi3peu3[梅县腔]pi1[宝安腔]pi3
English
dyspepsia, spleen infection
- 丿部
- 一部
- 乙部
- 勹部
- 冫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匚部
- 阝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人部
- 亻部
- 十部
- 亠部
- 讠部
- 又部
- 艹部
- 彳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弓部
- 广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尸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纟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忄部
- 子部
- 贝部
- 灬部
- 车部
- 歹部
- 方部
- 戈部
- 火部
- 毛部
- 木部
- 牜部
- 攵部
- 气部
- 欠部
- 日部
- 礻部
- 手部
- 水部
- 瓦部
- 王部
- 心部
- 曰部
- 月部
- 止部
- 白部
- 禾部
- 钅部
- 立部
- 皿部
- 目部
- 疒部
- 鸟部
- 石部
- 罒部
- 田部
- 穴部
- 衤部
- 耒部
- 虫部
- 耳部
- 缶部
- 虍部
- 米部
- 页部
- 羊部
- 舟部
- 衣部
- 竹部
- 羽部
- 身部
- 豕部
- 言部
- 酉部
- 豸部
- 走部
- 足部
- 雨部
- 金部
- 鱼部
- 隹部
- 革部
- 骨部
- 鬼部
- 全部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