咥 咥的意思 咥什么意思 咥的读音 咥的解释

咥异体字 欪
拼音 dié xī 注音 ㄉㄧㄝˊ ㄒㄧ
部首 口部外笔画 6画总笔画 9画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KGCF仓颉 RMIG郑码 JHB电码 0743
UNICODE 54A5四角 61014笔顺 丨フ一一フ丶一丨一
基本字义
dié ㄉㄧㄝˊ
◎咬。
其他字义
xī ㄒㄧˉ
◎咥 xì
〈动〉
(1)笑;讥笑 [smile;sneer at;mock]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诗·卫风》
几乎把百鸽嘴咥的笑出口来。——《歧路灯》
(3)另见 dié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抶 | 丑栗 | 徹 | 質B開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臻 | 眞B | ţʰĭĕt | thrit/thyt |
廣韻目次:入十六屑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姪 | 徒結 | 定 | 屑開 | 入聲 | 屑 | 開口四等 | 山 | 先 | dʰiet | det |
廣韻目次:入十六屑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窒 | 丁結 | 端 | 屑開 | 入聲 | 屑 | 開口四等 | 山 | 先 | tiet | tet |
详细字义
◎咥 dié
〈动〉
(1)咬;啮 [bite]
不咥人亨。——《易·履》。郑注:“啮也。”
(2)又如:咥噬(咬食;吞吃)
(3)另见 xì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部】
咥·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6
《廣韻》《集韻》《韻會》許旣切,音欷。《說文》大笑也。《詩·衞風》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傳》咥咥然笑也。
又《集韻》《韻會》虛器切《正韻》許意切,音齂。義同。《集韻》或作唏。
又《集韻》丑二切,音杘。義同。本作。
又《集韻》《類篇》脂利切,音至。齧也。
又《集韻》陟利切,音致。止也。《易·訟卦》咥,惕中吉。馬融讀。○按今本易訟有孚窒,惕中吉,作窒。
又《廣韻》丑栗切《集韻》敕栗切,音抶。《廣韻》笑也。《集韻》或作欪。
又《玉篇》虛吉切,音欯。義同。《集韻》或作咭。
又《玉篇》大結切《廣韻》《集韻》徒結切,音姪。《玉篇》齧也。《易·履卦》履虎尾不咥人亨。《集韻》或作
。
又《集韻》齧堅貌。
又《廣韻》笑也。
又《廣韻》《集韻》丁結切,音窒。《廣韻》蛇咥氏,蕃姓。
又《集韻》馨夷切,音咦。大笑也。
又虛其切,音僖。與欪同。欪欪,戲笑貌。或作。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二】【口部】咥
大笑也。从口至聲。《詩》曰:“咥其笑矣。”許旣切。又,直結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大也。衞風毛傳曰。咥咥然
。周易。
虎尾。不咥人。馬云。齕也。此別一義。从口。至聲。許旣切。又直結切。古音在十二部。詩曰。咥其
矣。
方言集汇
粤语:dit6hei3zat6
客家话:[梅县腔]hi5[海陆丰腔]hi5|zhit7[客英字典]hi5|zhit7[台湾四县腔]hi5tsiit7
English
sound of a cat; bite; laugh
- 丿部
- 一部
- 乙部
- 勹部
- 冫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匚部
- 阝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人部
- 亻部
- 十部
- 亠部
- 讠部
- 又部
- 艹部
- 彳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弓部
- 广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尸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纟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忄部
- 子部
- 贝部
- 灬部
- 车部
- 歹部
- 方部
- 戈部
- 火部
- 毛部
- 木部
- 牜部
- 攵部
- 气部
- 欠部
- 日部
- 礻部
- 手部
- 水部
- 瓦部
- 王部
- 心部
- 曰部
- 月部
- 止部
- 白部
- 禾部
- 钅部
- 立部
- 皿部
- 目部
- 疒部
- 鸟部
- 石部
- 罒部
- 田部
- 穴部
- 衤部
- 耒部
- 虫部
- 耳部
- 缶部
- 虍部
- 米部
- 页部
- 羊部
- 舟部
- 衣部
- 竹部
- 羽部
- 身部
- 豕部
- 言部
- 酉部
- 豸部
- 走部
- 足部
- 雨部
- 金部
- 鱼部
- 隹部
- 革部
- 骨部
- 鬼部
- 全部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