隃 隃的意思 隃什么意思 隃的读音 隃的解释

隃
拼音 yú yáo shù 注音 ㄩˊ ㄧㄠˊ ㄕㄨˋ
部首 阝部外笔画 9画总笔画 11画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BWGJ仓颉 NLOMN郑码 YOQK电码 9413
UNICODE 9683四角 78221笔顺 フ丨ノ丶一丨フ一一丨丨
基本字义
yú ㄩˊ
◎古通“逾”,越过;超过。
其他字义
yáo ㄧㄠˊ
◎古通“遥”,遥远。
shù ㄕㄨˋ
◎〔西隃〕古大陵名,又名雁门山,在今中国山西省代县西北。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須 | 相俞 | 心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sĭu | syo/siu |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逾 | 羊朱 | 以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jĭu | jyo/ju |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輸 | 式朱 | 書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ɕĭu | sjyo/sju |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戍 | 傷遇 | 書 | 虞 | 去聲 | 遇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ɕĭu | sjyoh/sjuh |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部】
隃·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9
《唐韻》傷遇切《集韻》《韻會》舂遇切,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又《廣韻》式朱切《集韻》《韻會》舂朱切,音輸。義同。
又《廣韻》相兪切《集韻》詢趨切,音須。義同。
又《集韻》一曰越也。
又《廣韻》羊朱切《集韻》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兪。《廣韻》隃麋,縣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隃麋縣。
又人名。《史記·周本紀》子毀隃立。《註》隃,音踰。
又《呂氏春秋》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
又《正韻》與逾同。《左傳·襄二十年》隃隱而待之。《司馬相如·上林賦》隃絕梁。《前漢·嚴助傳》輿轎而隃嶺。
又《集韻》餘招切,音姚。遠也,行也。與遙同。《前漢·英布傳》隃謂布何苦而反。
又《趙充國傳》兵難隃度。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四】【部】隃
北陵西隃,鴈門是也。从俞聲。傷遇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北陵西隃鴈門是也。此八字用爾雅釋地。郭注曰。鴈門山是也。史記趙世家作先俞。古西先同音也。地理志。鴈門郡。秦置。句注山在陰館。按句注山一名西陘山。一名鴈門山。今在山西代州西北二十五里。有鴈門關。从。俞聲。傷遇切。古音在四部。
方言集汇
粤语:jyu4jyu6
English
to exceed; a state in Shanxi province
- 丿部
- 一部
- 乙部
- 勹部
- 冫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匚部
- 阝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人部
- 亻部
- 十部
- 亠部
- 讠部
- 又部
- 艹部
- 彳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弓部
- 广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尸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纟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忄部
- 子部
- 贝部
- 灬部
- 车部
- 歹部
- 方部
- 戈部
- 火部
- 毛部
- 木部
- 牜部
- 攵部
- 气部
- 欠部
- 日部
- 礻部
- 手部
- 水部
- 瓦部
- 王部
- 心部
- 曰部
- 月部
- 止部
- 白部
- 禾部
- 钅部
- 立部
- 皿部
- 目部
- 疒部
- 鸟部
- 石部
- 罒部
- 田部
- 穴部
- 衤部
- 耒部
- 虫部
- 耳部
- 缶部
- 虍部
- 米部
- 页部
- 羊部
- 舟部
- 衣部
- 竹部
- 羽部
- 身部
- 豕部
- 言部
- 酉部
- 豸部
- 走部
- 足部
- 雨部
- 金部
- 鱼部
- 隹部
- 革部
- 骨部
- 鬼部
- 全部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