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 鬲的意思 鬲什么意思 鬲的读音 鬲的解释
![鬲](https://s.iapolo.com/zidian/pic/20/9B32.jpg)
鬲异体字 軛 鎘 鑠 鬴
拼音 gé lì 注音 ㄍㄜˊ ㄌㄧˋ
部首 鬲部外笔画 0画总笔画 10画结构 上中下结构
五笔 GKMH仓颉 MRBL郑码 AJLD电码 7601
UNICODE 9B32四角 10227区位码 5610笔顺 一丨フ一丨フ丶ノ一丨
基本字义
gé ㄍㄜˊ
◎〔鬲津河〕古水名,即今漳卫新河,是中国河北、山东两省的界河。
其他字义
lì ㄌㄧˋ
◎古代炊具,形状像鼎而足部中空。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隔 | 古核 | 見 | 麥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耕 | 梗 | krek/kaek | kæk |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靂 | 郎擊 | 來 | 錫開 | 入聲 | 錫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lek | liek |
词性变化
◎鬲 gé
〈动〉
(1)通“隔”。阻隔 [separate]
鬲闭门户,毋得擅上。——《汉书·五行志中》
别异蛮夷,鬲绝器物。——《汉书·南越王赵佗传》
(2)又如:鬲闭(隔离闭塞);鬲咽(因消化器官阻塞而下咽困难);鬲塞(阻塞);鬲蔽(阻隔);鬲绝(隔断);鬲子(格子)
(3)另见 lì
详细字义
◎鬲 gé
〈名〉
(1)古国名。鬲国 [Ge state],相传为夏方国。西汉在其地设鬲县。如:鬲氏(古国名。即鬲国)
(2)通“膈”。横隔膜 [diaphragm]
食饮不下,鬲塞不通。——《素问·风论篇》
(3)又如:针鬲(用针刺横膈膜);鬲要(膈腰。指心胸);鬲肝(膈和肝)
(4)通“槅”。大车轭 [yoke]
鬲长六尺。——《周礼·考工记》。孙诒让正义:“鬲,即槅之借字。”
(5)县名 [Ge county]。汉置。在今山东省德州市东南
(6)[鬲津] 水名 [Ge River]。发源于河北,流入山东
基本词义
◎鬲 lì
〈名〉
(1)(象形。金文字形,象饮食器具形。本义:古代炊器。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同本义 [tripod]
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2)又如:鬲如(形状突起高绝如鬲鼎的样子)
(3)另见 gé
康熙字典
【亥集上】【鬲部】
鬲·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0
〔古文〕《廣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狼狄切,
音歷。《說文》鼎屬,實五觳,斗二升曰觳。《爾雅·釋器》鼎款足謂之鬲。《註》鼎曲脚也。《疏》款,闊也。謂鼎足相去疎闊者名鬲。《前漢·郊祀志》其空足曰鬲。《註》蘇林曰:足中空不實者,名曰鬲也。《揚子·方言》鍑,吳揚之閒謂之鬲。
又《廣韻》《正韻》各核切《集韻》《韻會》古核切,音隔。《禮·喪大記》陶人出重鬲。《疏》縣重之罌也。是瓦瓶。
又姓。
又《儀禮·士喪禮》苴絰大鬲。《註》鬲,搤也,中人之手,搤圍九寸,絰之差自此出焉。《釋文》鬲,又作搹。
又國名。《左傳·襄十四年》靡奔有鬲氏。《註》鬲,國名。今平原縣。
又《爾雅·釋水》鬲津,九河之一。《註》水多阨狹,可隔以爲津。
又與隔同。《前漢·五行志》鬲閉門戸。《註》師古曰:鬲與隔同。
又《集韻》乙革切,音戹。與軶同。《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凡爲轅,鬲長六尺。《註》鬲謂轅端厭牛領者。《五經文字》說文作鬲,經典相承作鬲。鬲字原从作。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三】【鬲部】鬲
鼎屬。實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凡鬲之屬皆从鬲。,鬲或从瓦。
,漢令鬲从瓦厤聲。郎激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鼎屬也。釋器曰。鼎款足者謂之鬲。實五觳。考工記。陶人爲鬲。實五觳。厚半寸。脣寸。二
曰觳。大鄭云。觳受三豆。後鄭云。觳受
二
。按瓬人職云。豆實三而成觳。大鄭本之。今俗本譌爲觳受三
。誤甚。許必言觳所受者。角部觳下無此義也。魏三體石經以鬲爲大詰嗣無疆大歷服之歷。同在十六部也。象腹交文三足。上象其口。
象腹交文。下象三足也。考工記圖曰款足。按款足,郭云曲腳。漢郊祀志則云鼎空足曰鬲。釋款爲空。郞激切。十六部。凡鬲之屬皆从鬲。
方言集汇
粤语:gaak3lik6
客家话:[海陆丰腔]gak7lit8[客语拼音字汇]gag5[客英字典]gak7lit8[宝安腔]lit8gak7[梅县腔]lit8[台湾四县腔]gak7lit8
潮州话:罗耶8(历),gêh4(keh)lêh8(lêh)
English
type of caldron with three hollow legs; name of a state; KangXi radical number 193
- 丿部
- 一部
- 乙部
- 勹部
- 冫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匚部
- 阝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人部
- 亻部
- 十部
- 亠部
- 讠部
- 又部
- 艹部
- 彳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弓部
- 广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尸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纟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忄部
- 子部
- 贝部
- 灬部
- 车部
- 歹部
- 方部
- 戈部
- 火部
- 毛部
- 木部
- 牜部
- 攵部
- 气部
- 欠部
- 日部
- 礻部
- 手部
- 水部
- 瓦部
- 王部
- 心部
- 曰部
- 月部
- 止部
- 白部
- 禾部
- 钅部
- 立部
- 皿部
- 目部
- 疒部
- 鸟部
- 石部
- 罒部
- 田部
- 穴部
- 衤部
- 耒部
- 虫部
- 耳部
- 缶部
- 虍部
- 米部
- 页部
- 羊部
- 舟部
- 衣部
- 竹部
- 羽部
- 身部
- 豕部
- 言部
- 酉部
- 豸部
- 走部
- 足部
- 雨部
- 金部
- 鱼部
- 隹部
- 革部
- 骨部
- 鬼部
- 全部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