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 兽的意思 兽什么意思 兽的读音 兽的解释

兽繁体字 獸异体字 獸 獣
拼音 shòu 注音 ㄕㄡˋ
部首 丷部外笔画 9画总笔画 11画结构 上中下结构
五笔 ULGK仓颉 CWMR郑码 UDAJ电码 3757
UNICODE 517D四角 80601区位码 4262笔顺 丶ノ丨フ一丨一一丨フ一
基本字义
兽(獸)
shòu ㄕㄡˋ
1、四肢无严格分工,通体生毛的哺乳动物的总称:兽类。野兽。鸟兽。禽兽。兽医。
词性变化
◎兽
獸 shòu
〈形〉
(1)比喻野蛮、残忍 [beastly]
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2)又如:兽心;兽欲;兽行(比喻极端野蛮残忍、丧失人性的行为)
(3)兽形的 [beast-like]。如:兽材(雕绘兽形的柱子);兽面(兽形的面具);兽侯(画有兽形的射靶);兽铠(饰有兽首之形的铠甲);兽舰(船体雕饰兽形的战舰);兽炉(兽形的香炉)
详细字义
◎兽
獸 shòu
〈名〉
(1)(象形。小篆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足踩地。兽本是禽兽的总称。古另有“獸”字,指捕捉禽兽的活动。二字通用。本义:禽兽的总称)
(2)四足的哺乳动物,多指野兽 [beast;animal]
兽,守备者。——《说文》
四足而毛谓之兽。——《尔雅·释鸟》
兽毛虫总号。——《释兽释文》。按,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
兽,狐狼之属。——《周礼·庭氏》注
大兽公之。——《周礼·兽人》
搏兽于敖。——《诗·小雅·车攻》
猛兽步高岗。——曹操《却东西门行》
兽同足者而俱行。——《战国策·齐策》
山有猛兽。——《淮南子·说山训》
山深而兽往之。——《史记·货殖列传序》
(3)又如:兽目(野兽的眼睛);兽工(殷制天子六工之一。即治皮革的工匠);兽人(居心险恶、有如禽兽之人);兽骇(兽类受惊时狂奔乱窜);兽吻(门环上的装饰物;虎口);兽臣(古官名。掌管山泽、田猎之事);兽头大门(豪门显贵、宫殿寺观之正门上的门环,一般用铜制或鎏金的兽头铺首,故称);兽铤(兽疾走)
(4)干肉 [dry meat]
实兽于其上,东首。——《仪礼》
(5)唐人因避唐高祖李渊祖李虎讳,往往把虎字改作“兽” [tiger]。如:兽口(虎口);兽吻(虎口);兽君(虎的别称)
英汉互译
animalbeast
康熙字典
【巳集下】【犬部】
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舒救切,音狩。《說文》守備者。从嘼从犬。《爾雅·釋鳥》四足而毛謂之獸。《書·益稷》百獸率舞,庶尹允諧。《周禮·天官》獸人掌罟田獸,辨其名物。
又《天官·庖人》六獸。《註》鄭司農云:六獸:麋、鹿、熊、麕、野豕、兔也。
又《儀禮·特牲饋食禮》棜在其南,南順。實獸于其上,東首。《註》獸,腊也。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四】【嘼部】獸
守備者。从嘼从犬。舒救切文二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守備者也。以曡韵爲訓。能守能備,如虎豹在山是也。一曰足曰禽。四足曰獸。十字見爾雅音義。與釋鳥云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合。許於鳥字下曰。長尾,禽總名也。與此同。與禽字下異。从嘼。从犬。少儀有守犬。守禦宅舍者也。故从之會意。舒救切。三部。
方言集汇
粤语:sau3
English
beast, animal; bestial
- 丿部
- 一部
- 乙部
- 勹部
- 冫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匚部
- 阝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人部
- 亻部
- 十部
- 亠部
- 讠部
- 又部
- 艹部
- 彳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弓部
- 广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尸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纟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忄部
- 子部
- 贝部
- 灬部
- 车部
- 歹部
- 方部
- 戈部
- 火部
- 毛部
- 木部
- 牜部
- 攵部
- 气部
- 欠部
- 日部
- 礻部
- 手部
- 水部
- 瓦部
- 王部
- 心部
- 曰部
- 月部
- 止部
- 白部
- 禾部
- 钅部
- 立部
- 皿部
- 目部
- 疒部
- 鸟部
- 石部
- 罒部
- 田部
- 穴部
- 衤部
- 耒部
- 虫部
- 耳部
- 缶部
- 虍部
- 米部
- 页部
- 羊部
- 舟部
- 衣部
- 竹部
- 羽部
- 身部
- 豕部
- 言部
- 酉部
- 豸部
- 走部
- 足部
- 雨部
- 金部
- 鱼部
- 隹部
- 革部
- 骨部
- 鬼部
- 全部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