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 笪的意思 笪什么意思 笪的读音 笪的解释

笪
拼音 dá 注音 ㄉㄚˋ
部首 竹部外笔画 5画总笔画 11画结构 上下结构
五笔 TJGF仓颉 HAM郑码 MKA电码 4572
UNICODE 7B2A四角 88106区位码 8346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丨フ一一一
基本字义
dá ㄉㄚˋ
1、一种用粗竹篾编成的像席的东西,晾晒粮食用。
2、牵船索。
3、姓。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二十三旱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亶 | 多旱 | 端 | 寒 | 上聲 | 旱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tanx/taan | tɑn |
廣韻目次:去二十八翰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旦 | 得按 | 端 | 寒 | 去聲 | 翰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tanh/tann | tɑn |
廣韻目次:入十二曷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怛 | 當割 | 端 | 曷 | 入聲 | 曷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tat | tɑt |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笪 | 遷謝 | 清 | 麻三開 | 去聲 | 禡 | 開口三等 | 麻 | 假 | chiah/cyah | tɑn |
词性变化
◎笪 dá
〈名〉
(1)竹箬 [bamboo's skin]
笪,箬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2)〈方〉∶粗竹席 [coarse bamboo mat]。如:笪屋(用粗竹席铺盖的屋)
(3)拉船用的索子 [hemp rope]
百丈者,牵船篾,内地谓之笪。——元·周密《齐东野语》
(4)日蚀 [solar eclipse]。如:笪日(日蚀之日)
详细字义
◎笪 dá
〈动〉
(1)鞭打 [whip]
笪,笞也。——《说文》。笪者可以挞人之物。
(2)又如:笪笞(笞挞,鞭打)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部】
笪·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5
《廣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音亶。《博雅》擊也。亦姓。
又《集韻》得案切,音旦。筥也。一曰答也。一曰筕篖,似籧篨,直文而麤者。江東呼爲笪,斜文爲。
又《廣韻》《集韻》《正韻》當割切,音妲。笞也。一曰覆舟簟。
又《廣韻》都達切《集韻》他達切,音闥。《南部新書》盧文進出獵,忽天暗星見,士人謂之笪。
又地名。《明一統志》諸曁有烏笪山。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五】【竹部】笪
笞也。从竹旦聲。當割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笞也。笪者,可以撻人之物。从竹。旦聲。當割切。十五部。
方言集汇
粤语:daat3
客家话:[沙头角腔]dat7[客英字典]dat7[台湾四县腔]dat7tan3[梅县腔]dat7[海陆丰腔]dat7tan3[宝安腔]dat7[陆丰腔]dat7[客语拼音字汇]dad5
English
a coarse mat of rushes or bamboo
- 丿部
- 一部
- 乙部
- 勹部
- 冫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匚部
- 阝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人部
- 亻部
- 十部
- 亠部
- 讠部
- 又部
- 艹部
- 彳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弓部
- 广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尸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纟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忄部
- 子部
- 贝部
- 灬部
- 车部
- 歹部
- 方部
- 戈部
- 火部
- 毛部
- 木部
- 牜部
- 攵部
- 气部
- 欠部
- 日部
- 礻部
- 手部
- 水部
- 瓦部
- 王部
- 心部
- 曰部
- 月部
- 止部
- 白部
- 禾部
- 钅部
- 立部
- 皿部
- 目部
- 疒部
- 鸟部
- 石部
- 罒部
- 田部
- 穴部
- 衤部
- 耒部
- 虫部
- 耳部
- 缶部
- 虍部
- 米部
- 页部
- 羊部
- 舟部
- 衣部
- 竹部
- 羽部
- 身部
- 豕部
- 言部
- 酉部
- 豸部
- 走部
- 足部
- 雨部
- 金部
- 鱼部
- 隹部
- 革部
- 骨部
- 鬼部
- 全部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