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 鬱的意思 鬱什么意思 鬱的读音 鬱的解释
![鬱](https://s.iapolo.com/zidian/pic/20/9B31.jpg)
鬱简体字 郁异体字 欝 郁 鬰 欎
拼音 yù 注音 ㄩˋ
部首 彡部外笔画 26画总笔画 29画结构 上中下结构
五笔86版 SRME五笔98版 STFE仓颉 DDBUH郑码 FMRP电码 7599
UNICODE 9B31四角 44722笔顺 一丨ノ丶ノ一一丨フ丨一丨ノ丶丶フノ丶丶丶丶丶フ丨ノフノノノ
基本字义
yù ㄩˋ
1、積聚、凝滯。如:“鬱積”、“鬱結”。《漢書·卷八·宣帝紀》:“朕不明六藝,鬱于大道,是以陰陽風雨未時。”唐·皮日休《請韓文公配饗太學書》:“雲霧久鬱,忽廓則清。”
2、怨恨。《呂氏春秋·仲夏紀·侈樂》:“故樂愈侈而民愈鬱,國愈亂。”
3、茂盛的樣子。如:“鬱鬱蒼蒼”。《詩經·秦風·晨風》:“鴥彼晨風,鬱彼北林。”
4、愁悶的。如:“憂鬱”、“鬱鬱寡歡”。《楚辭·劉向·九歎·憂苦》:“願假簧以舒憂兮,志紆鬱其難釋。”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鬱 | 紆物 | 影 | 物 | 入聲 | 物 | 合口三等 | 臻 | 文 | ʔĭuət | qyot/iut |
康熙字典
【亥集上】【鬯部】
鬱·康熙筆画:29·部外筆画:19
〔古文〕《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
紆物切,音罻。《說文》木叢生者。《詩·秦風》鬱彼北林。《傳》鬱,積也。《疏》鬱積而茂盛。
又《詩·豳風》六月食鬱及薁。《傳》棣屬。《陸璣疏》其樹高五六尺,其實大如李,色正赤,食之甘。
又《書·五子之歌》鬱陶乎予心。《疏》鬱陶,憤結積聚之意。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鍾弇則鬱。《註》聲不舒揚。
又《禮·內則》鳥皫色而沙鳴鬱。《註》鬱,腐臭也。
又《左傳·昭二十九年》鬱湮不育。《註》鬱,滯也。
又《爾雅·釋言》鬱,氣也。《疏》謂鬱蒸之氣也。
又《廣雅》鬱,長也。
又《廣韻》鬱,幽也,悠思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鬱林郡,故秦桂林郡,屬尉佗。
又水名。《山海經》鬱水出象郡。
又姓。《廣韻》出《姓苑》。《干祿字書》俗作欝。
又與通。《周禮·春官》鬱人和鬱鬯,以實彝而
之。《註》鄭司農云:鬱,草名。十葉爲貫,百二十貫爲築,以煮之鐎中,停于祭前。鬱爲草若蘭。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六】【林部】鬱
木叢生者。从林,省聲。迂弗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木叢者。依韵會本。秦風。鬱彼北林。毛曰。鬱,積也。鄭司農注考工記曰。惌讀如宛彼北林之宛。菀桺傳曰。菀,茂林也。桑柔傳曰。菀,茂皃。按宛菀皆卽鬱字。從林。省聲。迂弗切。十五部。
方言集汇
粤语:wat1
客家话:[海陆丰腔]wut7rut7ngut7[客语拼音字汇]vud5[客英字典]jut7[梅县腔]jut7[陆丰腔]ngut7[宝安腔]ngut7jut7wut7[台湾四县腔]wut7jut7ngut7
潮州话:ug4
English
luxuriant; dense, thick; moody
- 丿部
- 一部
- 乙部
- 勹部
- 冫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匚部
- 阝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人部
- 亻部
- 十部
- 亠部
- 讠部
- 又部
- 艹部
- 彳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弓部
- 广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尸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纟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忄部
- 子部
- 贝部
- 灬部
- 车部
- 歹部
- 方部
- 戈部
- 火部
- 毛部
- 木部
- 牜部
- 攵部
- 气部
- 欠部
- 日部
- 礻部
- 手部
- 水部
- 瓦部
- 王部
- 心部
- 曰部
- 月部
- 止部
- 白部
- 禾部
- 钅部
- 立部
- 皿部
- 目部
- 疒部
- 鸟部
- 石部
- 罒部
- 田部
- 穴部
- 衤部
- 耒部
- 虫部
- 耳部
- 缶部
- 虍部
- 米部
- 页部
- 羊部
- 舟部
- 衣部
- 竹部
- 羽部
- 身部
- 豕部
- 言部
- 酉部
- 豸部
- 走部
- 足部
- 雨部
- 金部
- 鱼部
- 隹部
- 革部
- 骨部
- 鬼部
- 全部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