斂 斂的意思 斂什么意思 斂的读音 斂的解释

斂简体字 敛异体字 敛 歛
拼音 liǎn 注音 ㄌㄧㄢˇ
部首 攵部外笔画 13画总笔画 17画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WGKT仓颉 OOOK郑码 ODOM电码 2425
UNICODE 6582四角 88840笔顺 ノ丶一丨フ一丨フ一ノ丶ノ丶ノ一ノ丶
基本字义
斂(敛)
liǎn ㄌㄧㄢˇ
1、聚集、收集。如:斂財。唐·王勃《餞韋兵曹》:“川霽浮煙斂,山明落照移。”《聊齋志異·卷十一·竹青》:“訊知其由,斂貲送歸。”
2、約束、節制。如:收斂;斂容。《漢書·卷七十六·張敞傳》:“此言尊貴所以自斂制,不從恣之義也。”《紅樓夢·第九十七回》:“寶玉見了父親,神志略斂些,片時清楚,也沒什麼大差。”
4、為死者更衣入棺。通“殮”。如:殯斂。宋·錢公輔《義田記》:“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
5、賦稅。《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資治通鑑·卷二五二·唐紀六十八·僖宗乾符二年》:“民之困於重斂者爭歸之,數月之間,眾至數萬。”
6、姓。如五代時有斂憲。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五十琰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斂 | 良冉 | 來 | 鹽A | 上聲 | 琰 | 開口三等 | 鹽A | 咸 | liemx/lieem | lĭɛm |
廣韻目次:去五十五豔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殮 | 力驗 | 來 | 鹽A | 去聲 | 豔 | 開口三等 | 鹽A | 咸 | liemh/liemm | lĭɛm |
康熙字典
【卯集下】【攴部】
斂·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3
《唐韻》良冉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冉切,音
。《說文》收也。《爾雅·釋詁》聚也。《疏》斂者,率聚也。《詩·小雅》此有不斂穧。《疏》不收斂之穧束也。《書·洪範》斂時五福。《疏》以斂聚五福之道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斂財賄。
又《儀禮·聘禮》斂〈方亶〉。《註》斂,藏也。
又《博雅》斂,取也。
又欲也,予也,略也。
又姓。《左傳·定七年》公斂處父御孟懿子。《廣韻》姚秦錄有輔國將軍斂憲。
又《廣韻》《集韻》《韻會》力驗切,音爁。義同。
又《集韻》離鹽切,音廉。斂盂,地名。《左傳·僖二十八年》晉侯齊侯盟于斂盂。《註》衞地。《釋文》斂,徐音廉。《韻會》作歛,非。互詳欠部歛字註。
據考證:〔《左傳·僖二十八年》齊侯晉侯會於斂盂。〕謹照原文改晉侯齊侯盟于斂盂。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三】【攴部】斂
收也。从攴僉聲。良冉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收也。从攴。僉聲。良冄切。七部。
方言集汇
粤语:lim6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liam3[客英字典]liam1liam3[沙头角腔]liam3[东莞腔]liam3[海陆丰腔]liam3[客语拼音字汇]liam1liam4[宝安腔]liam3liam1
潮州话:娜奄2[潮州]罗奄2,niam2[潮州]liam2[澄海]niang2
English
draw back, fold back; collect
- 丿部
- 一部
- 乙部
- 勹部
- 冫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匚部
- 阝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人部
- 亻部
- 十部
- 亠部
- 讠部
- 又部
- 艹部
- 彳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弓部
- 广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尸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纟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忄部
- 子部
- 贝部
- 灬部
- 车部
- 歹部
- 方部
- 戈部
- 火部
- 毛部
- 木部
- 牜部
- 攵部
- 气部
- 欠部
- 日部
- 礻部
- 手部
- 水部
- 瓦部
- 王部
- 心部
- 曰部
- 月部
- 止部
- 白部
- 禾部
- 钅部
- 立部
- 皿部
- 目部
- 疒部
- 鸟部
- 石部
- 罒部
- 田部
- 穴部
- 衤部
- 耒部
- 虫部
- 耳部
- 缶部
- 虍部
- 米部
- 页部
- 羊部
- 舟部
- 衣部
- 竹部
- 羽部
- 身部
- 豕部
- 言部
- 酉部
- 豸部
- 走部
- 足部
- 雨部
- 金部
- 鱼部
- 隹部
- 革部
- 骨部
- 鬼部
- 全部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