捽 捽的意思 捽什么意思 捽的读音 捽的解释

捽异体字 挨
拼音 zuó 注音 ㄗㄨㄛˊ
部首 扌部外笔画 8画总笔画 11画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RYWF仓颉 QYOJ郑码 DSOE电码 2215
UNICODE 637D四角 50048笔顺 一丨一丶一ノ丶ノ丶一丨
基本字义
zuó ㄗㄨㄛˊ
2、拔(草)。
3、抵触;冲突:“戎夏交捽。”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六術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崒 | 慈卹 | 從 | 術 | 入聲 | 質 | 合口三等 | 臻 | 諄 | dzʰĭuĕt | zyt/dzvit |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捽 | 昨没 | 從 | 沒 | 入聲 | 月 | 合口一等 | 臻 | 魂 | dzʰuət | zuvt/dzuot |
详细字义
◎捽 zuó
〈动〉
(1)揪持头发 [hold tight]
捽,持头发也。从手,卒声。——《说文》
捽胡投何罗殿下。——《汉书·金日磾传》
不使捽抑而刑之也。——《汉书·贾谊传》
捽博其颊。——《汉书·王尊传》
詈侮捽搏。——《荀子·正论》
拔剑以刺王子庆忌,王子 庆忌捽之,投之于江。——《吕氏春秋》
(2)泛指揪住
捽下提殴之。——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捽使跪。
(3)又如:小孩儿捽住妈妈的衣服;捽着他胳膊就往外走;捽引(揪拉);捽抑(揪住往下按);捽拽(揪住拖拽);捽挽(揪拉);捽搏(揪打;捕捉)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部】
捽·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昨沒切,存入聲。《說文》持頭髮也。《廣韻》手持也。《前漢·金日磾傳》捽胡投何羅殿下。《註》胡,頸也。捽其頸而投殿下也。《淮南子·汜論訓》溺則捽其髮而拯。
又拔取也。《前漢·貢禹傳》農夫父子,捽屮把土。
又交對也。《晉語》戎夏交捽。
又觸也。《莊子·列禦寇》齊人之井,飲者相捽也。《韓愈詩》峽山逢颶風,雷電助撞捽。
又《正韻》即律切,音卒。義同。
又《唐韻》慈卹切《集韻》昨律切,音崒。亦持也。
又《集韻》蒼沒切,音猝。捽攃,行草聲。
又蘇骨切,音窣。與曲禮卹勿之卹同。摩也。
又祖對切,音晬。推也。與捘同。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捽
持頭髮也。从手卒聲。昨没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持頭髮也。金日磾傳。日磾捽胡,投何羅殿下。孟康曰。胡音互。捽胡,若今相僻臥輪之類也。晉灼曰。胡,頸也。捽其頸而投殿下也。从手。卒聲。昨没切。十五部。
方言集汇
粤语:cyut3zeot1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cud6zi1zud6[海陆丰腔]cut8zut8[客英字典]cut7[台湾四县腔]cut8zut8[梅县腔]cut7
English
clutch, grasp; pull up; contradict
- 丿部
- 一部
- 乙部
- 勹部
- 冫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匚部
- 阝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人部
- 亻部
- 十部
- 亠部
- 讠部
- 又部
- 艹部
- 彳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弓部
- 广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尸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纟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忄部
- 子部
- 贝部
- 灬部
- 车部
- 歹部
- 方部
- 戈部
- 火部
- 毛部
- 木部
- 牜部
- 攵部
- 气部
- 欠部
- 日部
- 礻部
- 手部
- 水部
- 瓦部
- 王部
- 心部
- 曰部
- 月部
- 止部
- 白部
- 禾部
- 钅部
- 立部
- 皿部
- 目部
- 疒部
- 鸟部
- 石部
- 罒部
- 田部
- 穴部
- 衤部
- 耒部
- 虫部
- 耳部
- 缶部
- 虍部
- 米部
- 页部
- 羊部
- 舟部
- 衣部
- 竹部
- 羽部
- 身部
- 豕部
- 言部
- 酉部
- 豸部
- 走部
- 足部
- 雨部
- 金部
- 鱼部
- 隹部
- 革部
- 骨部
- 鬼部
- 全部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