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 熹的意思 熹什么意思 熹的读音 熹的解释
![熹](https://s.iapolo.com/zidian/pic/9/71B9.jpg)
熹异体字 暿 熺
拼音 xī 注音 ㄒㄧ
部首 灬部外笔画 12画总笔画 16画结构 上下结构
五笔 FKUO仓颉 GRTF郑码 BJJU电码 3588
UNICODE 71B9四角 40336区位码 7668笔顺 一丨一丨フ一丶ノ一丨フ一丶丶丶丶
基本字义
xī ㄒㄧˉ
2、炙,炽热:“东暾淡未熹,北吹寒更寂”。
3、古人名用字。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僖 | 許其 | 曉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xĭə | hi/xio |
词性变化
◎熹 xī
〈形〉
(1)炽热 [red-hot]
熹,热也,炽也。——《玉篇》
熺,炽也。——《广雅》
熺炭重燔。——木华《海赋》。注:“炭之有光者也。”
(2)亮;光明 [bright]
有时而星熺。——《管子·侈靡》
明镫熺炎光。——《文选·赠五官中郎将诗》
东暾澹未熹,北吹寒更寂。——杨万里诗
(3)又如:熹微;熹烂(灿烂的光彩)
详细字义
◎熹
熺 xī
〈动〉
(形声。从火,喜声。本义:烤炙)同本义 [roast meat]
熹,炙也。——《说文》。字亦作熺。
英汉互译
brightnessdawn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部】
熹·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12
《唐韻》許其切《集韻》《韻會》虛其切,音僖。《說文》炙也。《玉篇》熱也,烝也。
又《玉篇》熾也。《廣韻》盛也,博也。《後漢·桓帝紀》改元延熹。
又《靈帝紀》改元光熹。
又《諡法》有功安人曰熹。
又人名。《宋史·朱熹傳》字元晦,號仲晦。
又《正字通》微陽也。《陶潛·歸去來辭》恨晨光之熹微。
又通作訢。《禮·樂記》天地訢合。《註》訢讀爲熹。熹,猶烝也。《疏》言天地之氣烝動,猶若人之熹也。《說文》本作。《玉篇》同熺。或作暿、熙。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火部】熹
炙也。从火喜聲。許其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炙也。炙者,抗火炙肉也,此熹之本義,引申為也。左傳:或叫于宋大廟曰:嘻嘻出出。杜曰:嘻嘻,熱也。此同音叚借也。又與
相叚借。从火。喜聲。許其切。一部。
方言集汇
粤语:hei1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hi1[客英字典]hi1[海陆丰腔]hi1[梅县腔]hi1[宝安腔]hi1[客语拼音字汇]hi1
English
dim light, glimmer; warm, bright
- 丿部
- 一部
- 乙部
- 勹部
- 冫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匚部
- 阝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人部
- 亻部
- 十部
- 亠部
- 讠部
- 又部
- 艹部
- 彳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弓部
- 广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尸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纟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忄部
- 子部
- 贝部
- 灬部
- 车部
- 歹部
- 方部
- 戈部
- 火部
- 毛部
- 木部
- 牜部
- 攵部
- 气部
- 欠部
- 日部
- 礻部
- 手部
- 水部
- 瓦部
- 王部
- 心部
- 曰部
- 月部
- 止部
- 白部
- 禾部
- 钅部
- 立部
- 皿部
- 目部
- 疒部
- 鸟部
- 石部
- 罒部
- 田部
- 穴部
- 衤部
- 耒部
- 虫部
- 耳部
- 缶部
- 虍部
- 米部
- 页部
- 羊部
- 舟部
- 衣部
- 竹部
- 羽部
- 身部
- 豕部
- 言部
- 酉部
- 豸部
- 走部
- 足部
- 雨部
- 金部
- 鱼部
- 隹部
- 革部
- 骨部
- 鬼部
- 全部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