紬 紬的意思 紬什么意思 紬的读音 紬的解释

紬简体字 䌷
拼音 chōu chóu 注音 ㄔㄡ ㄔㄡˊ
部首 糹部外笔画 5画总笔画 11画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XMG仓颉 VFLW郑码 ZKIA电码 4795
UNICODE 7D2C四角 25960笔顺 フフ丶丶丶丶丨フ一丨一
基本字义
chōu ㄔㄡˉ
1、抽引,理出丝缕的头绪。
2、缀集:“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其他字义
chóu ㄔㄡˊ
◎古同“绸”。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儔 | 直由 | 澄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driu/diou | ɖʰĭəu |
详细字义
◎紬 chōu
〈动〉
(1)引出 [draw forth]
燕见紬绎。——《汉书·谷永传》。注:“引其端绪也。”
紬大弦而雅声流。——宋玉《高唐赋》
(2)又如:紬绩(缀织,抽丝,纺绩)
(3)缀集 [collect]
紬绩昐。——《史记·历书》。索壹椉楟:“紬绩女工紬绩之意。”
紬史记。——《太史公自序》。索隐:“谓缀集也。”
(4)又如:紬次(缀集排列);紬绩(缀集;编集)
(5)另见 chóu
基本词义
◎紬 chóu
〈名〉?
(1)(形声。从糸,由声。本义:粗绸)
(2)同本义 [fabric made from waste silk]
紬,大丝缯也。——《说文》。注:“大丝缯即左闵二传所谓大帛之冠。”
(3)又如:紬布(粗丝织成的绢)
(4)同“绸” [silk]。如:紬缎(绸缎)
(5)另见 chōu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部】
紬·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5
《廣韻》直由切《集韻》《韻會》陳留切,音儔。《說文》大絲繒也。《急就篇註》抽引麤繭緒,紡而織之曰紬。
又《集韻》丑鳩切,音抽。《釋名》紬,抽也。絲端出細緒也。
又謂之經。《史記·歷書》紬績日分。《註》紬績者,如女工紬緝之。
又《史記·太史公自序》紬史記金匱石室之書。《註》紬,謂綴集之也。
又《前漢·谷永傳》燕見紬繹。《註》師古曰:紬,讀曰抽。紬繹者,引其端緒也。
又《宋玉·高唐賦》紬大絃而雅聲流。《註》紬,引也。
又《集韻》直祐切,音宙。《博雅》業也。《類篇》或作紬。
又《集韻》似救切,音岫。《類篇》緒也。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紬
大絲繒也。从糸由聲。直由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大絲繒也。大絲較常絲爲大也。左傳。衞文公大帛之冠。大帛謂大絲繒。後漢書大練亦謂大絲練也。獨說飛軨以緹紬廣八尺。長拄地。今繒帛通呼爲紬。不必大絲也。叚借爲抽字。史記。紬石室金匱之書。徐廣音抽。師古漢書音冑。皆是也。音胄謂同籒也。籒者,讀書也。釋名曰。紬,抽也。抽引絲耑出細緒也。與許說迥異。从糸。由聲。直由切。三部。
方言集汇
粤语:cau1cau4
客家话:[海陆丰腔]chiu2[客语拼音字汇]cu1[台湾四县腔]cu2[梅县腔]chu2chiu2[客英字典]chiu2
English
kind of thin silk
- 丿部
- 一部
- 乙部
- 勹部
- 冫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匚部
- 阝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人部
- 亻部
- 十部
- 亠部
- 讠部
- 又部
- 艹部
- 彳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弓部
- 广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尸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纟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忄部
- 子部
- 贝部
- 灬部
- 车部
- 歹部
- 方部
- 戈部
- 火部
- 毛部
- 木部
- 牜部
- 攵部
- 气部
- 欠部
- 日部
- 礻部
- 手部
- 水部
- 瓦部
- 王部
- 心部
- 曰部
- 月部
- 止部
- 白部
- 禾部
- 钅部
- 立部
- 皿部
- 目部
- 疒部
- 鸟部
- 石部
- 罒部
- 田部
- 穴部
- 衤部
- 耒部
- 虫部
- 耳部
- 缶部
- 虍部
- 米部
- 页部
- 羊部
- 舟部
- 衣部
- 竹部
- 羽部
- 身部
- 豕部
- 言部
- 酉部
- 豸部
- 走部
- 足部
- 雨部
- 金部
- 鱼部
- 隹部
- 革部
- 骨部
- 鬼部
- 全部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