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 荼的意思 荼什么意思 荼的读音 荼的解释

荼异体字 茶
拼音 tú 注音 ㄊㄨˊ
部首 艹部外笔画 7画总笔画 10画结构 上下结构
五笔86版 AWTU五笔98版 AWGS仓颉 TOMD郑码 EOMF电码 5442
UNICODE 837C四角 44904区位码 6117笔顺 一丨丨ノ丶一一丨ノ丶
基本字义
tú ㄊㄨˊ
1、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荼毒(“荼”是苦菜,“毒”指毒虫毒蛇之类,喻毒害,如“荼 荼生灵”)。
2、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如火如荼。
3、古同“涂”,涂炭。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徒 | 同都 | 定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do/du | dʰu |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蛇 | 食遮 | 船 | 麻三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三等 | 麻 | 假 | zsja/dja | dʑʰĭa |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
宅加 | 澄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麻 | 假 | dra/dea | ɖʰa |
词性变化
◎荼 shū
〈形〉
通“舒”。舒缓 [leisurely]。如:荼缓(舒缓)
另见 tú
详细字义
◎荼 shū
〈名〉
玉板,古朝会时所执 [jade tablet]
天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礼也。——《荀子·大略》
基本词义
◎荼 tú
〈名〉
(1)(形声。从艸,余声。本义:一种苦菜)
(2)同本义。苣菜属和莴苣属植物 [a bitter edible plant]
荼,苦菜。——《尔雅·释草》
谁谓荼苦?——《诗·邶风·谷风》。传:“荼,苦菜也。”
(3)又如:荼蓼(荼是苦菜,蓼是辛菜。皆是秽草。也用以形容处境的艰辛);荼荠(荼、荠皆菜名。荼味苦,荠味甘,因以“荼荠”喻小人与君子)
(4)白色 [white]
荼首之孙。——《管子》
(5)刘绩补注:“荼首,白首也。”
(6)茅草、芦苇之类的小白花 [the white flower of congongrass,reeds,etc.]。如:荼火(形容军容壮盛。荼是白色茅花,火是红色,此指白、红相间的戎装。今以“如火如荼”形容声势盛大);荼首(发白如茅花。喻白发老人);荼白(如荼之白色);荼锦(荼茅草的白花)
(7)杂草 [weed]
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诗·周颂》
(8)用同“涂”。烂泥。比喻苦难 [mud]。如:荼苦(艰苦;苦楚);荼毒生灵(荼毒生民。残害人民);荼棘(比喻遭遇极坏);荼酷(惨重的苦难)
(9)通“涂” [mud]
况在秦陇荼炭之余,直是老臣尽效之会。——《魏书·卢水胡沮渠蒙逊传》
天子悼兆民之荼炭。——东魏《敬史君碑》
(10)又如:荼炭(比喻极度痛苦。通“涂炭”)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部】
荼·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7
《唐韻》《正韻》同都切,音塗。《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傳》荼,苦菜也。《大雅》周原膴膴,菫荼如飴。《爾雅·釋草》荼,苦菜。《疏》一名荼草,一名選,一名游冬。葉似苦苣而細,斷之白汁,花黃似菊。
又《詩·豳風》採荼薪樗。《又》予所捋荼。《註》荼,萑苕也。
又《詩·鄭風》有女如荼。《箋》荼,茅秀,物之輕者,飛行無常。《周禮·地官·掌荼註》荼,茅秀也。《前漢·禮樂志》顏如荼,兆逐靡。《應劭曰》荼,野菅白華也。《師古曰》言美女顏貌如茅荼之柔也。荼者卽今所謂蒹錐也。
又《書·湯誥》弗忍荼毒。《傳》荼毒,苦也。《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爲荼毒。《疏》荼、毒皆惡物。
又《詩·周頌》以薅荼蓼。《孫炎曰》荼亦穢草,非苦菜也。《王肅曰》荼,陸穢。
又《爾雅·釋木》檟,苦荼。《註》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作羹飮。《野客叢書》世謂古之荼卽今之茶,不知荼有數種,惟荼檟之荼卽今之茶也。詳茶字註。
又《博雅》荼,僭也。
又《揚子·方言》倩、荼,借也。《郭註》荼,猶徒也。
又神名。《風俗通》上古之時有神荼、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蔡邕·獨斷》十二月歲竟,乃畫荼、壘,幷懸葦索以禦凶。
又《唐韻》宅加切《六書正譌》直加切《正韻》鋤加切,音
。義同。
又通舒。《禮·玉藻》諸侯荼。《註》讀如舒遲之舒。《荀子·大略篇》諸侯御荼。《註》古舒字,玉之上圓下方者。《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荆荼是徵。《索隱註》荼,音舒。《唐韻古音》神荼之荼,荼毒之荼,亦音舒。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爾雅·釋草》蔈、荂,荼,卽芀也。
又倉大切,音蔡。《博物記》雲南郡荼首,其音爲蔡茂,是兩頭鹿名也,永昌有之。
又《集韻》余遮切,音邪。荼陵,縣名,在長沙。
又姓。《通志·氏族略》《漢書·江都易王傳》有男子荼恬。蘇林云:荼音琅邪之邪。
又《正韻》商居切,音書。與瑹同。
又《周禮·地官》掌荼,徐邈讀作羊諸切,音余。
又《集韻》後五切,音戸。亦茅秀也。
據考證:〔《禮·玉藻》荼前詘後。〕謹按所引非原文句讀,謹照原文改諸侯荼。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一】【艸部】荼
苦荼也。从艸余聲。〖注〗臣鉉等曰:此即今之茶字。同都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苦荼也。釋艸,邶毛傳皆云。荼,苦菜。唐風采苦采苦傳云。苦,苦菜。然則苦與荼正一物也。儀禮。鈃芼。牛藿,羊苦,豕薇。記内則。濡豚包苦。亦謂之苦。月令,本艸,易通卦驗皆謂之苦菜。从艸。余聲。同都切。五部。詩荼蓼,有女如荼及後世荼荈皆用此字。籒文作莽。
方言集汇
粤语:tou4
客家话:[海陆丰腔]tu2[梅县腔]tu2[台湾四县腔]tu2[客英字典]tu2[陆丰腔]tu3[宝安腔]tu2[客语拼音字汇]tu2
English
bitter vegetable
- 丿部
- 一部
- 乙部
- 勹部
- 冫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匚部
- 阝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人部
- 亻部
- 十部
- 亠部
- 讠部
- 又部
- 艹部
- 彳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弓部
- 广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尸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纟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忄部
- 子部
- 贝部
- 灬部
- 车部
- 歹部
- 方部
- 戈部
- 火部
- 毛部
- 木部
- 牜部
- 攵部
- 气部
- 欠部
- 日部
- 礻部
- 手部
- 水部
- 瓦部
- 王部
- 心部
- 曰部
- 月部
- 止部
- 白部
- 禾部
- 钅部
- 立部
- 皿部
- 目部
- 疒部
- 鸟部
- 石部
- 罒部
- 田部
- 穴部
- 衤部
- 耒部
- 虫部
- 耳部
- 缶部
- 虍部
- 米部
- 页部
- 羊部
- 舟部
- 衣部
- 竹部
- 羽部
- 身部
- 豕部
- 言部
- 酉部
- 豸部
- 走部
- 足部
- 雨部
- 金部
- 鱼部
- 隹部
- 革部
- 骨部
- 鬼部
- 全部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