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 摽的意思 摽什么意思 摽的读音 摽的解释

摽异体字 拋
拼音 biào biāo 注音 ㄅㄧㄠˋ ㄅㄧㄠ
部首 扌部外笔画 11画总笔画 14画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RSFI仓颉 QMWF郑码 DFBK电码 2315
UNICODE 647D四角 51091笔顺 一丨一一丨フ丨丨一一一丨ノ丶
基本字义
biào ㄅㄧㄠˋ
1、紧紧地捆绑物体使其相连:椅子腿活动了,用铁丝摽住。
2、比着:摽着劲干。
3、用胳膊紧紧地钩住:他俩摽着胳膊走。
4、亲近,依附(多含贬义):他们摽在一块儿。
5、落:摽梅。
6、打,击:“长木之毙,无不摽也”。
7、捶胸的样子:“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其他字义
biāo ㄅㄧㄠˉ
1、挥之使动:“曹子摽剑而去之”。
2、高扬:“摽然若秋云之远”。
3、古同“标”,标榜。
◎摽 biào
〈动〉
(1)捶胸;击 [strike]
摽,击也。从手,票声。字亦作抛。——《说文》
寤辟有摽。——《诗·柏舟》
长木之斃,无不摽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2)又如:摽辟(捶胸)
(3)落下 [fall]
(4)又如:摽落(落下);摽梅(梅子成熟而落下,比喻女子应当结婚的年龄)
(5)用胳膊紧紧地钩住 [lock in arms]。如:两个人摽着胳膊走
(6)捆绑或互相缠绕在一起 [fasten tightly to sth.]。如:把口袋摽在车架子上。引申为结合。如:大伙摽成了一股劲;他们老摽在一起
(7)另见 biāo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爂 | 撫招 | 滂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pʰĭɛu | phjeu/phieu |
廣韻目次:上三十小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摽 | 符少 | 並 | 宵A | 上聲 | 篠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bʰĭɛu | bjeux/biev |
廣韻目次:去三十五笑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剽 | 匹妙 | 滂 | 宵A | 去聲 | 嘯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pʰĭɛu | phjeuh/phiew |
详细字义
◎摽 biāo
〈动〉
(1)挥之使去 [dismiss with a hand gesture]
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孟子》
(2)抛弃 [get rid of;abandon]
已盟,曹子摽剑而去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3)另见 biào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部】
摽·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11
〔古文〕《唐韻》符少切《集韻》《韻會》《正韻》婢小切,
音鰾。讀若瓢上聲。《說文》擊也。一曰挈
牡也。
又《爾雅·釋詁》摽蘦,落也。《詩·召南》摽有梅。
又拊心貌。《詩·邶風》寤辟有摽。《傳》辟拊心也。《疏》謂拊心之時,其手摽然。
又《集韻》被表切,音殍。亦落也。詩:摽有梅。徐邈讀。
又《唐韻》撫招切《集韻》《正韻》紕招切,音漂。亦擊也。與
同。《左傳·哀十二年》長木之斃,無不摽也。《註》長木斃踣于地,不擇物而後摽擊。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匹妙切,音剽。讀若漂去聲。義同。
又落也。
又《集韻》毗召切,音驃。讀若瓢去聲。亦擊也。
又匹歷切,音霹。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遙切,音飇。義同。
又麾也。《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摽劒而去之。《孟子》摽使者,出諸大門之外。
又刀末也。《前漢·王莽傳》摽末之功。《註》刀末之摽。
又《唐韻》匹交切《集韻》《韻會》《正韻》披交切,與拋同。《說文》拋或从手票聲。通用摽。互見拋字註。○按《唐韻》符少切,本筱韻,上聲。《說文》誤收去聲。新添《廣韻》改頻小切,宜從之。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摽
擊也。从手票聲。一曰挈門壯也。符少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擊也。左傳。長木之斃。無不摽也。杜云。摽,擊也。柏舟傳曰。摽,拊心皃。从手。聲。符少切。二部。左釋文敷蕭普交二切。一曰挈
牡也。
牡,一物也。見門部。挈者,提而启之也。葉鈔本
作門。
方言集汇
粤语:piu1piu5
客家话:[梅县腔]biau1[台湾四县腔]piau3peu3[客英字典]piau3biau1[海陆丰腔]piau3[陆丰腔]piau1
English
throw out; push out; strike
- 丿部
- 一部
- 乙部
- 勹部
- 冫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匚部
- 阝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人部
- 亻部
- 十部
- 亠部
- 讠部
- 又部
- 艹部
- 彳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弓部
- 广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尸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纟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忄部
- 子部
- 贝部
- 灬部
- 车部
- 歹部
- 方部
- 戈部
- 火部
- 毛部
- 木部
- 牜部
- 攵部
- 气部
- 欠部
- 日部
- 礻部
- 手部
- 水部
- 瓦部
- 王部
- 心部
- 曰部
- 月部
- 止部
- 白部
- 禾部
- 钅部
- 立部
- 皿部
- 目部
- 疒部
- 鸟部
- 石部
- 罒部
- 田部
- 穴部
- 衤部
- 耒部
- 虫部
- 耳部
- 缶部
- 虍部
- 米部
- 页部
- 羊部
- 舟部
- 衣部
- 竹部
- 羽部
- 身部
- 豕部
- 言部
- 酉部
- 豸部
- 走部
- 足部
- 雨部
- 金部
- 鱼部
- 隹部
- 革部
- 骨部
- 鬼部
- 全部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