瘻 瘻的意思 瘻什么意思 瘻的读音 瘻的解释

瘻简体字 瘘异体字 瘘 瘺
拼音 lòu 注音 ㄌㄡˋ
部首 疒部外笔画 11画总笔画 16画结构 左上包围结构
五笔86版 UKGV五笔98版 ULVD仓颉 KLWV郑码 TKZM电码 4068
UNICODE 763B四角 00144笔顺 丶一ノ丶一丨フ一一丨フ一丨フノ一
基本字义
lòu ㄌㄡˋ
1、〔瘻管〕身體內因發生病變而向外潰破所形成的管道,病灶裏的分泌物由此流出。
2、中醫指頸部生瘡,久而不愈,常出濃水。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慺 | 力朱 | 來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lĭu | lyo/liu |
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陋 | 盧候 | 來 | 侯 | 去聲 | 宥 | 開口一等 | 流 | 侯 | ləu | luh/low |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部】
瘻·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11
《唐韻》力豆切《集韻》《韻會》郎豆切,音屚。《說文》腫也。一曰久創。《玉篇》瘡也。《山海經》半石之山,合水出于其隂,多鰧魚,食者不癰,可以爲瘻。《註》瘻,癰屬也。中多有蟲。《柳宗元·捕蛇者說》可以已大風攣踠瘻癘。
又《集韻》力救切,音溜。
又龍遇切,音屢。義同。
又《廣韻》力朱切《集韻》龍珠切,音慺。痀瘻,曲脊。《字彙》亦作瘺。
據考證:〔《山海經》半石之山,合水出于其隂,多鰧魚,食者不癰,可以已瘻。〕謹照原文已瘻改爲瘻。〔《柳宗元·捕蛇者說》可以已大風拘攣瘻癘。〕謹照原文拘攣改攣踠。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七】【疒部】瘻
頸腫也。从疒婁聲。力豆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頸腫也。淮南說山訓:雞頭已瘻。高注:瘻,頸腫疾也。雞頭,水中芡也。鍇本作頭腫,葢淺人恐與頸癅不别而改之。腫,癰也。頸腫卽釋名之癰。从
婁聲。力豆切。四部。
方言集汇
粤语:lau6
客家话:[海陆丰腔]leu2leu6[客英字典]leu5[台湾四县腔]leu2leu5
English
fistula, sore, ulcer, goiter
新华字典为您提供瘻,瘻的意思,瘻什么意思,瘻的读音,瘻的解释,瘻字的意思,瘻字什么意思,汉字瘻的意思,瘻怎么读,瘻字拼音,瘻字组词,瘻字笔顺,瘻字五笔,瘻字部首,瘻字区位码,瘻字成语
新华字典
汉字结构
笔画查字
偏旁部首
- 丿部
- 一部
- 乙部
- 勹部
- 冫部
- 厂部
- 刀部
- 刂部
- 儿部
- 匚部
- 阝部
- 冂部
- 力部
- 冖部
- 人部
- 亻部
- 十部
- 亠部
- 讠部
- 又部
- 艹部
- 彳部
- 辶部
- 寸部
- 大部
- 弓部
- 广部
- 巾部
- 口部
- 马部
- 门部
- 宀部
- 女部
- 犭部
- 山部
- 尸部
- 饣部
- 士部
- 扌部
- 氵部
- 纟部
- 土部
- 囗部
- 夕部
- 忄部
- 子部
- 贝部
- 灬部
- 车部
- 歹部
- 方部
- 戈部
- 火部
- 毛部
- 木部
- 牜部
- 攵部
- 气部
- 欠部
- 日部
- 礻部
- 手部
- 水部
- 瓦部
- 王部
- 心部
- 曰部
- 月部
- 止部
- 白部
- 禾部
- 钅部
- 立部
- 皿部
- 目部
- 疒部
- 鸟部
- 石部
- 罒部
- 田部
- 穴部
- 衤部
- 耒部
- 虫部
- 耳部
- 缶部
- 虍部
- 米部
- 页部
- 羊部
- 舟部
- 衣部
- 竹部
- 羽部
- 身部
- 豕部
- 言部
- 酉部
- 豸部
- 走部
- 足部
- 雨部
- 金部
- 鱼部
- 隹部
- 革部
- 骨部
- 鬼部
- 全部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