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明(二) 佛学次第统编 杂明(二)【佛学次第统编】 佛教辞典
杂明(二)
三业清净 身、口、意。
四威仪具足 行、住、坐、卧。
三千威仪 略。
八万细行 略。
三业供养 身、口、意。
三业相应 身、口、意。
三秘密 印契、真言、观想。
三句 菩提心、大慈悲、方便。
十二合掌 坚实、虚心、未敷莲、初割莲、显露、持水、归命、反叉、反背互相着、横拄指、覆手向下、覆手。
四种拳 莲华、金刚、外缚、内缚。
三衣 下(五条)、中(七条)、上(九至二十五条)。
苦行 略。
乞食 略。
长坐不卧 略。
忏悔五法 略。
三种忏悔 作法、取相、无生。
事理二忏 事、理。
三品忏悔 上、中、下。
忏仪 略。
发心 略。
观照 略。
观察 略。
观念 略。
观想 略。
发愿 总愿、别愿。
四弘誓愿 度、解、安、涅槃。
二利 自利、利他。
二十五方便 具五缘、诃五欲、弃五盖、调五事、行五法。
具五缘 持戒清净等。
诃五欲 诃色、声、香、味、触。
弃五盖 弃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
调五事 调心、身、息、眠、食。
行五法 欲、精进、念、巧慧、一心。
七方便 五停心、别相念、总相念、暖、顶、忍、世第一。
五停心 不净、慈悲、数息、因缘、念佛。
别相念 不净、苦、无常、无我。
十二头陀行 住阿阑若、乃至但坐不卧。
三慧 闻、思、修。
三断 见、修、非、三所断。
四正断 断、律仪、随护、修、四断。
四对治 厌患、断、持、远分。
一行 略。
二行 顿成、遍成。
二观行 寻伺、真如。
三种忍行 身、口、意。
四安乐行 身、口、意、誓愿。
身安乐行 远离豪执等四。
口安乐行 不乐说人及经典过四。
意安乐行 不嫉谄四。
入道四行 理入、行入。(报冤、随缘、无所求、称法。)
五行 声、梵、天、婴儿、病。
修忍五相 众生、法、无常、苦、无我、我所。
六调伏 性乃至熟调伏印。
二种资粮 福德、智慧。
近善知识等四善法 近善知识、乃至如说修行。
乐住林间等四善法 乐住林间、乃至勤行精进。
修行四法 不舍菩提心、乃至不舍阿练若。
十种修三昧法 摧抑我慢、乃至常念三昧。
破二执 我、法。
除二障 理、事。
印二空 境空、识空。
无得 略。
二转依 转烦恼依菩提、转生死依涅槃。
转依六种 损力益能转至广大转。
四种转依 能转道、所转依、所转舍、所转得。
能转二种 能(伏、断)道。
所转二种 持种依、迷悟依。
所转舍 所断舍、所弃舍。
所转得 所显得、所生得。
转蕴成身 转五蕴、成五分法身。
五分法身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三德 法身、解脱、般若。
转五蕴成三德 色成法身,受、想、行三成解脱,识成般若。
转识成智 八识、成四智。
三学对治三毒 略。
六度对治六敝 略。
三密对治三业 略。
教理行证四 略。
教理行果四 略。
教行证三 略。
境行果三 略。
境智行三 略。
境教理行果五 略。
总持 略。
教观 略。
持律 略。
参禅 略。
念佛三种 称名、观想、实相。
念佛四种 定业、散业、有相、无相。
持明 闻、义、咒、忍。
持念 略。
持诵 略。
二种却魔法 修止、修观。
六种却魔法 觉悟无惑,乃至增进功行。
治心病 对粗病真实修行,对细病不存执见。
治身病 正、助。
正治身病 略。
助治身病 信、乃至遮禁十。
三部灌顶 事业、密印、心授。
五部灌顶 三部加光明、甘露。
事业灌顶三种 结缘、学法、传法。
四种檀法 息灾、增益、降伏、爱敬。
五种檀法 四种、加钩召。
出自:佛学次第统编 - 明·杨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