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入正理论疏 中国百科全书 因明入正理论疏【中国百科全书】 佛教辞典
因明入正理论疏
Yinmingruzhenglilunshu
佛教因明名著。简称《因明大疏》。唐窥基撰。6卷(通行刊本为8卷)。
著述背景 印度早期的因明属于一般的论辩术。到6世纪,经陈那的改革,虽仍有侧重论辩的倾向,但渐次深入到认识论的领域,成为佛教瑜伽学系的组成部分。这一新的逻辑体系,首由玄奘介绍到中国。唐贞观二十一年(647),他译出陈那门人商羯罗主著的《因明入正理论》;又于二十三年译出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而前者即成了介绍陈那因明新学的入门之作,为因明传授讲习所依据的要典。新学初至,既多创闻,一时学人竞出疏释。神泰、靖迈、明觉、文轨、文备、玄应、壁公诸人,均各有撰述,但见解不一。窥基是玄奘高足,独得因明薪传者。因此他的《因明入正理论疏》(窥基写至喻过“能立不成”处,以下少部分由其门人慧沼续成),被认为冠绝当时,备受推崇。
内容 分为四部分:①叙所因。略述因明的创始及至陈那时代的沿革,以及玄奘 在印度学习因明和回国后传译的经过;②释题目。罗列众说,解释《因明入正理论》命题的涵义,并阐述该书是研究陈那著作的入门阶梯;③明妨难。解答为何不以宗明、喻明、果明为名,而特称为因明;④释本文。对《因明入正理论》作分段逐句的解释,是全书的主要内容。
出自:中国百科全书(佛教篇)
中国百科全书【因明入正理论疏】Yinmingruzhenglilunshu佛教因明名著。简称《因明大疏》。唐窥基撰。6卷(通行刊本为8卷)。著述背景印度早期的因明属于一般的论辩术。到6世纪,...